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少女和小杂货铺 (1/2)

大明万历四十三年。

南京。

姚坊城门之外。

这是南京城的城北边。

城门不大,城楼也不雄伟,就在城门上写着“姚妨”二字。

左右城墙短短一截包砖,剩下的都是土堤。

这是大明南京城一百二十里的外郭城,穿过外郭,才是六十里周长的雄城。

大明太祖开国时建的这座京城,几百年间都是世间第一大城。

就算这样,太祖还不是太满意,是嫌金陵地势不太好,有偏安一隅之嫌。

正打算迁都洛阳,太子朱标在考察途中病逝,迁都之议就停了。

再后来,就是靖难之役,成祖朱棣起家在北平,后改北平为行在,常年在北平住。

最终改北平为北京,宣宗年间正式改为京师,南京就成了大明陪都。

虽是陪都,仍是气象万千,规制宏伟,六部班子齐全,是东南的商业,文教,军事,政治中心。

姚坊门外已经很热闹,附郭两边有绵延不尽的集市,数里之外,就是农田村落,大道上行人不绝,往来的行人商旅极多。

林立的大小商行中,有一间不起间的三间小屋,挂着“常记杂货”的店幌招牌。

这幌子不知道多久了,黑朽破烂的厉害。

店面也不大,入门一个大柜台,已经掉漆朽烂。

没上漆的货架上摆的货也不多。

多是些不值钱的杂货。

粗布,盐,红糖,烟丝,草纸之类。

几支毛笔和几扎白纸,被细心的放在最高处放着。

架子旁还有几个大缸。

透着酱油,醋,还有黄酒的味道。

虽是看着凄凉破败,但胜在打扫的相当干净。

一个十五六岁,穿着蓝布长裙,头上半包着蓝巾的少女,正在用心的用笤帚打扫着店里的地面。

哪怕已经扫干净了,少女还是打扫的相当仔细。

虽是穿着普通,衣裙上打着不少补丁,另外因为营养不良明显瘦弱,这个年龄的少女还是极具青春期的诱惑,特别是她常年劳作,双腿很长,腰身极细,身材极好。

长相也是明眸皓齿,眉目如画,说的上是个标准的美人坯子。

“哟,十一娘,又在洒扫了。”

“好生辛苦,若跟着咱,这等事哪能叫你做。”

两个闲汉用胳膊撑在柜台上,露着一嘴黄牙,调笑着洒扫的少女。

少女面色冷淡,秀眉轻皱,根本不理这些疯言疯语。

“小常,小常呢?”

两个汉子感觉无趣,贪婪的眼神还是放在十一娘身上,却又开始拍打柜台叫喊起来。

少女眼中仍是冷漠平淡。

似乎眼前的事和自己毫无关系。

过不多时,一个头上扎着灰布,布面上还有血迹的青年,从店面内走了出来。

青年身高要比普通人高一些,长相则是浓眉大眼,五官叫人看了很是舒服,只是身形也是略显瘦弱,身上的衣袍,也是打了几个显眼的补丁。

走出来之后,青年皱眉看着两个闲汉,沉声道:“李四,赵胜,你们又来吵什么?”

“小常,我们是来看看你跑了没有。”

李四和赵胜咧嘴一笑,对视一眼。

眼神中都满是得意之色。

这个常明仁,守着祖传的杂货店不好好经营,原本还算小康的家业基本上败光了。

就剩下这点货和这个店面,加店后的小院。

加起来不值一百两银子。

但这厮欠着扑钱铺子二百多两。

已经说好了,拿眼前这十一娘抵五十两,店面货物抵一百两。

剩下的,姓常的就得自卖自身给人当奴仆去,卖身的几十两,拿来还债。

不还?

扑钱铺子又不是善男信女开的。

有的是办法叫他后悔。

“还有两天时间。”

常明仁盯着这两个泼皮,冷声道:“没到时间来吵闹,你们铺子还要脸不要?到了后天,你们来取钱便是!”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常明仁还没有幼稚到说报官之类的话。

扑钱铺子和上元县还有江宁县的差役老爹们都有交情。

地方上的保甲都是自己人。

报官,先得把自己一通好打。

叫你不学好去赌钱。

然后该还钱还得还。

倒是扑钱铺子要吸引人去赌,信义两个字是一定要的。

最少表面功夫要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