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正阳门下小酒馆(新书发布,求鲜花求评价~) (1/2)

1954年冬,大寒。

十二月时分,万里雪飘,整个四九城被鹅毛大雪覆盖。

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门大街的大栅栏,是四九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带,云集了大量商铺。

单单老字号就有瑞蚨祥丝绸店、同仁堂药店、荣宝斋文房四宝等闻名遐迩的老招牌。

“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这两句从老北平时期流传下来的顺口溜,说得就是大栅栏的商业地位和繁华景象。

一条狭长的巷道里,两侧用青砖砌起矮墙,灰白的墙壁上贴着富有年代特色的宣传画。

傍晚时分,正值大雪纷飞之际,胡同里遍地积雪,一家挂着“大前门小酒馆”招牌的小酒馆灯火通明,里面断断续续传出嘈杂声,争论声。

徐清胳膊下夹着书,对双手哈着暖气一步步踱步过来。

来到小酒馆时,听着里面热闹的声音,会心一笑,稍微想想,迈步上前推开门。

呼~

热乎的暖风吹来,让他冰冷的身体为之一暖。

小酒馆不大,刚刚能摆下六张餐桌,有四五个老顾客在里面品着小酒嗦着花生侃大山,即谈市井趣闻,也聊时政大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全是他们茶饱饭足之余的谈资。

徐清目光扫视小酒馆一圈,各个熟悉又陌生的人出现在眼前。

同桌上谈笑风生的牛爷和片儿爷,柜台内拨打算盘的贺老头以及仿佛永远臭着脸的贺永强,角落里蹲着的强子和窝脖蔡全无……

全是《正阳门下小女人》里的人物。

“哟,徐清小哥又来小酒馆看书呐?”

片儿爷抄着手取暖,看到徐清进来,笑呵呵地打趣道:“不怕我们在这里侃大山吵到你?”

“片儿爷,我来小酒馆看书,看中的就是你们侃大山这一点。”徐清从胳膊下抓过书,轻笑道:“你们要是哪一天不侃大山,安安静静地喝酒了,我反而不会来了。”

“哟,这里面难道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

片儿爷一听,来了兴趣。

“您没有听说过吗?教员同志年轻时为了培养自己的静心与恒心,锻炼自己的意志,专门在街头闹市里读书。”

“正如大诗人陶渊明所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徐清眉头挑起,扬了扬手上的书本,呵呵一笑道:“我这是向教员同志学习。”

“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是我眼窝子浅了。”片儿爷一拍大腿,高兴道:“这回又长见识了,文化人就是文化人,懂得就是多。”

“哈哈~”

牛爷听着有趣,醉眼朦胧地哈哈大笑。

“得,您两慢喝,我去取个酒。”

徐清打过招呼,径直来到柜台点酒,“贺掌柜,给我二两酒和一碟花生米。”

“好嘞~”

贺老头高兴地对贺永强吆喝,“永强,给客人舀酒。”说着,他从柜台下摸出一碟花生米,笑呵呵地说道:“徐清小哥,承惠一千元券。”

“给!”

徐清从口袋里寻摸出一千元券递给贺老头。

1954年尚未发行新币,仍旧使用旧币。

新币和旧币的兑换值是1元等于一万元券。

他刚刚支付的一千元券就是等于新币的一毛钱。

“徐清小哥,今儿个你们街道办下班这么早?”

“听说过两天上面有重要文件下来,可能会忙一段时间,所以李主任提前给我们放一天假,养精蓄锐,迎接接下来的任务。”

在贺永强舀酒的时间,两人很随意地唠了两句。

“你的酒,拿好喽!”

接过酒,他瞥一眼脸色邦臭的贺永强,又想起电视剧里这人抛妻弃子,气死老爹的行径,暗道这是头倔驴畜生,不能过多打交道。

摇摇头,他自顾自地在角落里的餐桌独自一人坐下翻书喝酒。

他来小酒馆的目的就是想蹭灯光看书消遣,打发时间。

不然长夜漫漫,总不能躺在床上发呆吧!

多磕碜啊!

书是今年刚刚出版就大火的《铁道游击队》。

他前世小时候看过这本书籍改编的爆火电视剧,如今闲着无聊,看书回温一下小时候的回忆。

谈起前世,他就不由轻叹一口气,满脸无奈,能遇上穿越这种事。

按理说应该是极其幸运的事情,但是他一点也不高兴。

因为穿越的时间是五十年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