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截胡袁熙,隐居隆中。 (1/2)

建安元年。

时任兖州牧的曹操,采纳荀彧的建议,带兵前往洛阳,迎接天子刘协。

几经流离辗转的天子。

将曹操视作救命之忠臣,拜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本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

亲眼见识到皇权沦丧、天子受辱后,自己的不臣之心,反倒愈发强盛。

他不但撤换了天子的仆从、亲卫。

还隔绝内外,不准董承、杨奉等人觐见。

更胁迫天子,迁都许县。

不甘再做傀儡的刘协,在迁都的途中,假装要如厕,趁人不备,侥幸逃脱。

曹操发现刘协逃走,唯恐其投奔袁绍,立即派出暗探,秘密搜捕。

与此同时,又找来一位相仿之人,假扮天子,以安定人心。

……

建安七年,夏五月。

四世三公、雄霸一时的袁绍,在冀州病故。

许都,司空府。

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群臣献贺,门庭若市。

曹操与袁绍,亦敌亦友。

虽为其死而伤感,却也强装欢笑。

他端起酒爵,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道:

“诸位,且满饮此杯!”

坐在下方的群臣,纷纷站起身来,齐声道:

“为司空贺!为大汉贺!”

曹操点了点头,满饮杯中酒,群臣见状,方才敢饮酒落座。

曹仁、曹洪等宗室将领。

因立功心切,又纷纷起身,进谏道:

“司空,袁绍病亡,冀州必定军心不稳,何不趁此时机,收复冀州?”

未等曹操应声,谋士郭嘉,出言劝阻道:“袁谭、袁尚,素来不服对方。”

“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两人势必反目。”

“不如先南征刘表,等待他们兄弟内讧,然后再进攻,可一举平定北地。”

曹操向来信服,郭嘉之谋略。

只稍作权衡,便采纳了郭嘉的意见。

众将还想再劝,却被曹操给制止了,只得继续饮酒做乐。

十余日后。

远在荆州的刘表,从客商口中得知,曹军即将南下。

此时的荆州军队,正在与交州牧张津作战。

刘表只好遣刘备,北上御敌。

屯驻新野的刘备,接到刘表的命令。

不禁陷入两难的境地。

刘备征战十八余载,见识过曹军将领之勇略,士卒之强悍。

他深知单凭自己手中的数千人马。

根本就难以战胜曹军。

但刘表在他走投无路之时,不但接纳了他,还待之以上宾之礼。

若不提兵北上,坐视刘表被南北夹击。

他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徐庶看出他的为难,主动进言道:“将军可知诸葛卧龙?”

左将军从事中郎孙乾。

时常替刘备游走各方,交友广阔,常听人谈及诸葛亮。

他抚了下胡须,向徐庶问道:

“阁下说的可是,琅琊诸葛孔明?”

“正是诸葛孔明。”徐庶应道。

孙乾叹道:“我常听人夸赞诸葛孔明。”

“都说他博雅多通,有治世之才,可惜一直隐居不出。”

房中的文臣武将,得知诸葛孔明,有如此之高的评价,不禁为之惊艳。

徐庶继续说道:“孔明博学多才、智计百出,更心怀汉室。”

“他在隆中闭关读书多年,其谋略才识更胜从前,将军何不问计于孔明?”

束手无策的刘备。

听徐庶谈及诸葛孔明,不禁眼前一亮。

“元直,可否替我去请诸葛先生过来?”刘备喜出望外。

然而,徐庶却摇头,说道:

“将军宜屈尊相访,以示诚意!”

求才若渴的刘备,连忙命人备下厚礼,带上关张二将,亲往隆中。

时值六月,正酷暑难当。

刘备热的浑身是汗,不肯停歇片刻。

等他们赶到隆中,已经是日落时分。

但暑热还未就此散去。

经过山民的指点,刘备来到一处草庐前。

正准备敲门,却听到琴音响起。

琴声如泉水叮咚,又如鸣佩环,使人心旷神怡,听而忘忧。

待琴声停下后,刘备整理衣衫,叩响柴门,谦恭有礼道:

“请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