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九
谥号 (1/2)

“都备齐了?”

“一把年纪了,哭哭啼啼算什么。朕这一生不亏,将谥号念一念,朕也一并定下。”

气若游丝的声音,缓慢而虚弱。尽管话音落下,便引得昭明宫中啜泣连连,正主却浑不在意,当真还一心一意地选起了身故之后的谥号了。

七宝跟了皇帝一辈子,默了默:“文、明......孝文皇帝......”

闭眸静听,老皇帝倒也平静从容。

然,最后七宝那晦涩的孝文皇帝出口,孱弱的老人却是嗤笑出声。

跟了一辈子的主子,七宝了解,纵不忍,眼中含着泪也还是细心解惑:“是庐陵......“

留意到苍老的面容上是了然的神情,七宝住了嘴。

“朕这一生,二十五岁登临大宝,在位四十三年。文治武功,也算得经天纬地,当是一世之雄......文倒也贴切,明也是好的,只是这孝却不必了。”

“杀兄弑父之人,谥号孝,”

又是一声嗤笑,大口喘息了许久,才又笑:“是幼度拟的罢,四十三年了,他终是不曾放下。此生,他到底成了我之遗憾。”

这一番感叹,直听得人胆颤心惊。但昭明宫中里里外外跪了如许多人,却无一个敢应和,左右也只是感慨。又是一阵粗重的喘息,许久之后,苍老的声音才又响起。

“就选了幼度的吧,只是朕,还是要改上一改的。去孝定文,朕挽长弓降烈马平定下来的天下,武之一字,不可或缺,定文武圣皇帝,朕当得起!”

“伯雅近前来,写,成武四十三年,腊月二十昭明宫,皇帝自谥大盛文武圣皇帝。令:后世永不追谥。”

纵是前所未见,史官之责不能忘。落笔的一刻,伯雅内心也不免激荡。

文武圣皇帝,何等的霸气!饶是这一位王者已是强弩之末。

不过这般英伟盖世的帝王,遍数历史,也寻不来几个,是该要与众不同些。

雄才大略,王霸之气,丰功伟绩,安江山、稳社稷、爱百姓,浓墨重彩的一生,可用的溢美之词可谓数不胜数,称其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偏偏庐陵郡公,定了个孝字,确是有意为之。而圣上,居然也直言去孝留文,也足见其气魄。

不论郡公如何,世人眼中的圣上定是功大于过。圣上啊,是受百官肯定,万民爱戴的仁君。

虽不算承天授命的君王,但是其功绩足以抵得过到所有的过错。至少如今许多在朝如自己一般寒门出身的朝臣,是如此。

固然圣上也知自己的功绩,自行拟定的谥号更是直接推至顶格,且还明言不得追谥,但是薛伯雅内心还觉不够。

只是此刻身在昭明宫,伯雅是史官,只恪尽职守不多写一字多说一句。

但是一旦踏出这一道门,定要穷尽一生所学来称颂一番才能畅快的。这样一位伟人,如何赞颂都不为过。

只是想到出得昭明宫之时,便是一代伟人断气之际,忍不住的泪意阵阵上涌。

下意识的,目光落在了榻上气喘如牛的老人。见他费力地呼吸着,出气儿远比进气儿多,泪便再忍不住。

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岁,生与死都算得喜事儿了。但是,终究不足,纵是帝王,也难逃死亡的夙命。

然而叫伯雅泪流不止的千古一帝,面对自己的死生,却是格外从容。未见贪念人生,时下正盛行的长生金丹永生道术都兴致泛泛不说,甚至连自己的身前身后之事,也早早地开始准备。

凡事亲力亲为,如今已然是做足了准备。虽不应景,此情此景之下,却也算得万事俱备只欠身死了。

是以,安排好了一切,在最后一口气将要咽下之前,苍老的双眸终是一点一点略过跪了满屋的儿孙,似是做最后的告别。

只是看着下跪诸人,无一例外皆是明显可见的担忧,与掩藏不住的急切,昭明宫中响起了今日的第三声嗤笑之声。

不可一世的,不屑一顾的,这一次是嘲讽而冷漠的。

担忧嘛,或真或假,多少也是有几分的。但是急切,却该是十成十发自内心的。

毕竟事无巨细地准备着身后事的帝王,桩桩件件交代得清楚明白。大到死后谥号与陵寝,小到寿衣纹样和颜色,甚至连朝中重臣,皇子王孙都是提前叫到了昭明宫为其送行,足见帝王已经做足了赴死的准备。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一生英伟算无遗策的帝王,交代了诸多大事,临死之前,唯独遗漏了最为紧要的继承人,焉能不急?

但是再紧要也不与自己相干,思及此,老人冷峻的笑倒也柔和了许多。就那么盯着看都是在等着自己咽气的人们,唇角笑意也越发的得意了起来。

他们在渴望些什么,帝王看得分明。无非就是断气之前亲口言明继位者,如此名正言顺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