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九
第一章 开局 (1/2)

吴国,乾平三年,江左郡首府,汴都。

早春,城里蜿蜒的黑瓦屋顶还黏着残雪,东风在翘出来的迎春枝头蓄势。

一辆牛拉车蹚过青石砖上解冻的细流,驶进了鸿儒巷的白墙甬道。

两边各家门口的台阶上,男女老少把手从袖笼里掏出来,虚掩了嘴:“就是这辆!肯定是!马车都坐不起!”

嘀咕间,众人嘴里冒出几十缕白气,从指缝间漏了出来。

牛车停在金宅门口,帘子打起,一对四十出头的中年夫妻搀扶着下来,两人俱着臃肿的粗布棉衣,洗得发白发灰了,辨不出原本的颜色,立在菱格镂花的白墙面前,像两颗发霉的土豆。

“阿弟,弟妹,别来无恙。”

土豆男子嘿嘿笑两声,弯下腰去,向立在金宅门口的另一对中年夫妻见礼,他身旁的土豆女人也跟着见礼,低头间,褐色的卷发溜出来,竟是一名胡姬。

“别是酒肆里卖笑的出身吧。”

“八九不离十!哪有正经人家娶胡姬为正妻的?”

众人的目光咻地聚拢在女人身上,议论声大起来,神情里多了鄙夷。

金宅门口三级的台阶上,秦氏看向身旁的男人,向那胡姬努努嘴:“你怎么没提过这位?就算阿嫂死了,两不管就没女人了?他非得娶个胡姬续弦!你看看鸿儒巷,甚至汴都,胡姬都是献舞倒酒的贱籍!”

“我们兄弟失散多年,具体情况我如何清楚?”金听讪讪的瞥了眼四周,压低语调,“人来都来了,也没办法了,你注意点影响!”

“要不是为了明殊的仕途,我才不会同意你收留你兄长一家哩。”秦氏嘀咕一句,努力挤出笑容,居高临下的看向还弯着腰的夫妻二人,“阿兄,阿嫂,以后都是一家人了,不必多礼!”

金听掸了掸帽檐黏的雪沫,笑容满面:“兄长从北边来我汴都,走了月余吧?”

“正值乱世,远不止。”粗棉衣的男子腰弯得更低,“怎的不见侄女和侄儿?”

“明婵在洗菊堂学礼,至于明殊。”台阶上的女人接话,竭力把泛起的讽笑憋回去,“他身为钦天监监侯,观天象,辅国祚,忙着哩,哪有时间为着芝麻蒜皮的事,专程从官署赶回来?”

“金监侯今天不会来了。”围观众人这才放心的放下手,从头到脚的打量着中年夫妻寒酸又过时的打扮,爆发出哄笑。

金鸣跟着嘿嘿的笑,与众人打招呼,仿佛刺耳的议论和流言和他无关,他身旁的胡姬,名唤察察尔的,倒是面露窘促,只管把卷发往兜帽里藏。

“别怕,让他们笑,我们又不会少二两肉。只要我们不去招惹人家,人家也不会来招惹我们。”金鸣偷偷握住察察尔的手,低语一笑。

就算那是一双长满冻疮的手,察察尔却觉得无比温暖,她抬头笑了笑:“你说得对,肉没少,我去叫两个丫头下来。”

言罢,察察尔走到马车边,敲了敲窗,两个裹成棉球的少女接连跳下车来,溅起青石砖上两捧水花。

“金明微见过二叔,二婶,这是我的婢女,唤作阿团。”为首的少女迅速的看了眼台阶上的金听和秦氏,便垂下头去,快步上前行礼。

“二……二老爷,二夫人。”阿团惴惴不安的瞥了眼四周,刚要行礼,可不知是不是浑身冻僵了,屈膝时差点绊了一跤,引得众人又一阵哄笑,

“明微啊,快,抬起头来二婶瞧瞧,是不是出落成大姑娘了?”秦氏眼睛笑得眯成缝。

“明微,不要怕,以后你就是我金家的大姑娘,缺什么短什么,尽管来告我。”金听也温声道。

金明微乖巧的抬起头,露出一张十五六岁的小脸来,顿时鸿儒巷众人的目光都被吸了过去。

包括人群里的张斓贞,和顾隋安。

庶民,这是张斓贞的第一印象。

普通,这是顾隋安的第一印象。

总之,都没好话,包括同时伸长脖子的众人,都失望的把头缩了回来。

不怪他们,破旧的棉帽下,是一张尚余两分稚嫩的鹅蛋脸,宽额,挺鼻,杏目,五官生得大气,若是那干裂的皮肤能白嫩点,冻青的脸颊能红润点,再抹上些胭脂水粉,能算得上是明艳挂的长相,但在讲究秀气的江南之地,就不算佳品了。

反倒是衬着那一身庶民打扮,容易让人觉得不安分,说媒时得吃点苦头。

张斓贞心下稍安,这张脸,伯竹应是看不上的,那为什么他还要她特意来试探一番?

莫非是江南织造府织造曹隽的私生女?

……

“这年头,到处打仗,投奔亲戚的见多了,从两不管来的倒是头一回见。明微妹妹想来从前吃了不少苦,如今天可怜见,我江左郡毗邻京城,繁华处难以尽述,妹妹既然来了,好日子在后头,不说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没个几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