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九
第一章 打算 (1/2)

七月初起,人们开始热衷高考话题,议论着哪家小孩有希望考上大学,或者哪个孩子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这种热闹程度甚至要赶上酷热天气。

粤东的某个小镇,人口不多,真正上过大学的人就更少了。所以,这里的人更希望熟识的高三学子能考上大学,哪怕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与有荣焉。

不过,大家也隐隐担心某个熟悉的、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会上不起大学,并考虑真到那时自己能拿出多少钱给孩子凑一凑,好让他(她)能去那令人向往的神圣学府。

这一切,是因为这里的民风非常淳朴。

改革F开放十多年,不少地方都发展的不错,日子蒸蒸日上。但这个偏远的镇子却例外,不少人家依旧靠着两三亩薄田过日子,最多再养几头猪或十几只鸡贴补生活,不能供养孩子上学的人家不少。

今天是小镇的圩日,有买卖需要的乡民都来到镇中心的市场进行交易,市场里也多不少临时摊位,这些都是各个村子里的大爷大娘们,他们或是卖一只鸡鸭或是卖家中吃不完的青菜。

更多的是卖米糠的,碾米剩下的糠屑,是最好的喂鸡养猪材料。家中鸡鸭少的人,就拿来卖,八九分钱一斤,总是供不应求。

买卖的吆喝声中间隔着不少熟人见面的笑闹声,好不热闹。

这里隔几天才有一个圩,小镇的圩日为二、五、八,如农历初二,农历二十五等为圩。附近的小镇分别选择一、四、七,或者是三、六、九日为圩日。有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人相对较穷,难的消费一回,再者大家都在地里忙活,没有空来闲逛。

“好靓的妹子呀!”

书摊里,一个正与旁人议论谁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的大娘惊叹道。

随着这一声感叹,大家齐齐把目光看向两个刚进来的女孩。

这两个女孩都生的明眸皓齿,秀丽之极,将要长开的身体就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般,看着就能够想象到它们的馨香。

短发的女孩听见大娘夸赞,冲着她浅浅一笑,两个小酒窝更加明显,还露出八颗洁白的牙齿,极为清纯可爱。

这个女孩穿着很朴素,准确地说,她的衣服很旧,一看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淡紫色的格子上衣,黑色的裤子,上衣亦已经发白,裤脚的边都磨破了,不过看起来很干净。

她的名字叫黄音。

另一个女孩身穿浅蓝印花连衣裙,披着长发,长着标准的瓜子脸。她的新裙子很合身,脚上穿的鞋子也很好看,家庭条件明显比黄音家好。

她是黄音最好的朋友和姐妹,名叫曾艾玲。

这里的学生读初中就需要住校,来自两个不同村子的她们,被分到一个班级,一个宿舍,由此结识成为了朋友。

三年初中生活下来,她们愈加亲密,成了姐妹淘,常常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这次,她们是用课余时间出来买同学录的。

“下周就是我们初三的毕业考试了,你还是想去那个卫校吗?”

离开书摊后,曾艾玲把新买的笔记本和同学录放到不远处停放的自行车车头篮子里。一边开自行车的锁,一边说:“刚才是我带你,现在回去得你带我,要不不公平。”

黄音从曾艾玲手中接过自行车默默地推离人群,不说话,脸上浮现出忧色。

“问你呢?哑啦?”

“嗯,你知道我很喜欢上学,但是我家的条件不好,读卫校的话,可以早点出来工作。不过,一千多的学费,对我家来说很难拿出来,去了每月还要生活费。哎,想想就头疼。”

“我觉得你还是上高中好,你的成绩肯定能考上我们市最好的高中。”

“我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高中三年后还要考大学,费用更无法承受,上中专的话,可以早点出来工作,帮帮家里。”

黄音说完,左脚蹬了蹬自行车脚踏,跑快两步,右脚从后面一跨,稳稳地骑在自行车上,说:“快点上车,追不上,你就走路回学校。”

曾艾玲追了十几步,抓住黄音的上衣下摆,一跳,妥妥地坐在自行车的尾座上,又顺势用右手揽住她的腰。

“想甩掉我,没门。”

“还不是我等你,真以为两脚能跑过两轮呀!你考虑好了吗?”

“不用考虑了,我读师范学校,我爸要我以后也教书。”

“这样挺好的。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去读,明天周末,我回家问问我爸。”

“嗯,黄叔应该能同意的。”

想到即将毕业分离,两人都有些沉默。直到半路的一个长陡坡,两人一起推车上去,才又吱吱喳喳地说起话来。

下午有两节课,一节历史,一节自习。

黄音和艾玲回到学校不到十分钟,上课铃就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