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爹快死了! (1/2)

洪武二十五年,皇帝朱元璋宣布迁都西安。

这一年,对于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来说极其友好。

自从胡惟庸案结束后,皇权更加的集中,朱元璋的江山也坐的更稳。

现在的宫城在南京。

这里,并不是朱元璋心中最理想的宫城地点,所以迁都的事情也被老朱安排给太子朱标有条不紊的推动着。

太子朱标,待人宽厚,也逐渐成为老朱眼中最合格的皇储。

这一年,是朱元璋最满意的一年。

当然,老朱并不会因此表现欣喜,反而对于朱标的要求越来越高。

……

乾清宫,又上演着老朱日常训斥朱标的一幕。

“咱,告诉你!迁都的事情,必须给咱用心办!要花钱的地方,都给咱看严实了。”老朱怒目看着朱标,手不停的敲打着朱标呈上来的题本。

而朱标,自然明白老朱心中的顾虑,倒也是认真的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父皇。”

“嗯。”老朱看着朱标一丝不苟的模样,十分满意这个自己培养了三十多年的皇储,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随你娘,做事认真,是咱最放心的。”

于是语气稍缓的说道“标儿,咱是农民出身,最恨当官的贪腐!宫城是咱大明的脸,关于钱咱尽量省出来,但你别让咱失望。”

说完后,老朱又念叨着“守了一辈子的大明,带着你们苦了一辈子。所以,咱苦,你娘苦,就别再苦着百姓了。”

……

东宫,太子朱标的继妃吕氏早已做好了饭菜。

桌面只摆着简单的三菜一汤,而一旁则端坐着三人等待着朱标回来。

天色逐渐变得昏暗,虽然饭菜清淡,但朱允炆还是盯着这饭菜,不禁吞了吞口水问道“母亲,儿臣饿了,咱们还要继续等吗?”

吕氏听着朱允炆的话,眼中流露出了意思的不忍,抬头顺着门外望去说道“嗯,咱们要等你父亲回来。”

朱允炆听着吕氏这么说,失落的说道“那,孩儿先去温习功课了。”

吕氏看着朱允炆的模样,眉毛对着朱允炆一挑,接着对二人说“允炆,你先去温习功课。允熥,你去乾清宫外等等你父亲。”

朱允熥听着吕氏对自己说话,表情麻木的回答道“是,娘娘。”

说完,朱允熥便独自对着门外走去。

看着朱允熥消失在了视线中,吕氏疑惑的说道“让他去他就去了,这老三怎么转性子了?”

“朱允熥他,这些年好像变了一些。”朱允炆也发现了自己三弟的变化。

要是知道,在洪武六年朱雄英病逝时,三岁的朱允熥可是哭天抹泪的晕倒了好几次。

最终发了一场高烧倒地不起,而此后就像变了一个人。

醒来的朱允熥,没过多久竟对朱元璋告状说吕氏母子的心思险恶。

当然,朱元璋最终并不愿相信这三岁孩子口中的话,更不愿意相信一家人已经到达了如此地步。

于是,老朱训斥了朱允熥一顿,并且罚了他一天不许吃饭。

也是通过这件事,导致老朱对朱允熥的印象极差,也很少再去理会他。

其他人也因为皇上的态度,对朱允熥越发的疏远。不仅是因为他不再受到皇上的宠爱,更因为在宫城里别人不愿意因为这个没妈的孩子而得罪吕氏母子。

想到这里,吕氏倒是秀眉一舒,自嘲的说道“都说宫里母凭子贵,但何尝子不凭母贵?一个没妈的人,还惹得你皇爷爷不喜,用不着担心。”

接着吕氏看着面前的朱允炆,无奈的说道“知道你还在长身体,娘给你准备了些吃的,就在厨房。”

“就知道娘最好!”朱允炆对于吕氏的这种操作,早已习以为常了,于是笑嘻嘻拉着吕氏的手臂说道。

吕氏无奈的拍了拍朱允炆的后背说道“行了,赶紧去,记得回来的时候擦干净嘴,别被老三发现了。”

“一定,一定,就知道娘最好了!”说完,朱允炆便兴高采烈的离开了。

而走在路上的朱允熥,自然早就知道这母子俩的伎俩,无奈的笑了笑。

别看朱允炆15岁,而他只有14岁。但就吕氏这种小伎俩,他哪里会看不出来?

只不过,如今寄人篱下的他,不愿让自己的日子更难过罢了。

“呵,这才七点就顶不住饿了,要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啥也不是。”

走在宫墙下,朱允熥边走边念叨着,但肚子却不争气的咕噜咕噜的叫着。

如今,大明已经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熥已经14岁了。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大学生王青,也在这里生活了足足11年。

王青,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