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单骑出江南立志报国,斩将夺旗英雄首立功 (1/4)

第一章单骑出江南立志报国,斩将夺旗英雄首立功

话说大齐末年昏君章崎残暴不已横征暴敛,致使百姓凋零民不聊生,随各地义士揭竿而起,高呼诛暴君救黎民之口号。各路起义军多达百万之众,其中最强者便是晋王章颌,仅仅数年之间此人便占下大齐半壁江山。

诛杀其兄章崎之后章颌顺理成章的登基称帝,改元正武。可是此人却不是一个中兴之主,登基以后的章颌重新走上了自己兄长的老路,横征暴敛残害忠良之事与章崎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于是忍无可忍的将士们在正武三年于会稽剿灭反派之后秘制黄袍一件,而后在主将吴越节度使洪瓴熟睡之后为其黄袍加身。无奈之下洪瓴又恐章颌降罪于他随即举兵反叛,早已不堪压迫的百姓随即也纷纷加入了这场反抗压迫的战争之中。

由于不得人心仅仅数月之间章颌的统治就洪瓴彻底推翻,至此历经二十六任皇帝统治长达六百七十三年的大齐帝国宣告灭亡。

一个帝国的灭亡也预示着一个新帝国的崛起,洪瓴推翻章颌之后便在应天府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吴,改元建隆。至此大吴帝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身为皇帝的洪瓴自知得位不正,心中一直担心若是那天手下大将也和当初自己那般黄袍加身恐怕自己也会落入章颌一般的下场。

于是他便心生一计在皇宫之中大摆宴席,宴会之上洪瓴哀声叹气见此情景大将杨锦生便疑惑的问他道:“陛下何故叹气?”

犹豫片刻之后杨锦生叹声道:“我这天子做得还不如当初一个节度使快乐,早知如此我就不该做这个天子。”

闻此言一众大将心中皆是一惊,随即赶忙问起缘由。

见一众将领皆以上钩洪瓴便继续说道:“尔等可以想一想,这天子的位子谁不想要呢?”

此话一出一众将领霎时间明白了洪瓴这是话中有话,于是宁国侯左慈连忙叩头说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下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洪瓴连忙上前将其扶起然后环视着一众将领,流泪言道:“寡人自是相信诸位,可你们虽无异心,然而不代表你们的部下不想要富贵。尔等归顺我之前皆是有名有姓的诸侯,如若你们的部下也想要一个从龙之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愿意做皇帝,可也恐怕是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听到洪瓴的话自然是知道洪瓴已经不在相信他们了,于是这些将领们也不再多言其他,纷纷向洪瓴恳求一条活命的明路。

计划得逞的洪瓴心中大喜,于是缓缓说道:“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想多得到一些富贵,为的无非就是能安享晚年和以后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不如尔等放弃兵权,我赏赐尔等良田美宅,为子孙的富贵立下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姬美妾,日夜享乐,颐养天年;而且朕同尔等结为姻亲,从此君臣之间,再无猜疑,上下相安,岂不美哉?”

左慈等人见洪瓴已经把话说得这样明白,自然明白再无回旋余地,而且此时京城之中皆是洪瓴亲军,一众将领再无办法只得俯首叩谢,表示感谢皇帝陛下的恩德。

此事之后左慈等人在次日朝会上称常年征战深感疲惫,纷纷要求洪瓴解除他们兵权,同时一众将领还要求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洪瓴对此欣然接受,随即下令废除地方兵权,军队从此皆归皇帝所有。一切军事命令只能由皇帝下达。

即便如此地步洪瓴依旧不放心,然后又将各地驻军统帅统统撤换为文人,同时还在各地驻军内设置参军知使用以监督地方军队的调度。又下金令要求各地驻军精兵全部调往京城,地方军队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杂兵。

除此之外洪瓴为了防范民间崇武之风崛起,建隆二年洪瓴宣布大吴皇帝与儒生共天下,这道圣旨宣布之后无论是朝堂之上的武将还是民间的武夫就再无出头之日了。

可是洪瓴的这些命令却也为大吴埋下了一个祸根……

而后大吴经历了七任皇帝一百八十三年的统治,期间经历了创立治世的太宗皇帝洪纪,也经历了抵抗北凉的穆宗皇帝洪浩。

可是最终当初洪瓴埋下的祸根还是爆发了,政和元年打败了北凉人的北辽人终究还是将目光看向了这个羸弱的中原王朝。

面对北辽的虎视眈眈洪旻倍感惊惧,最终在这种恐惧中洪旻最终竟主动派遣使者向北辽求和,大吴每年向北辽纳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面对洪旻的软弱无能北辽皇帝耶律淳很是不屑,不过他最终还是同意了洪旻的提议,因为北辽此时并没有时间精力去对付吴国。

在北辽的东北方一个强大的部落正在崛起,这个崛起的部落称之为大金国,金国皇帝完颜错趁着北辽灭北凉之机顺势崛起,而后在北辽国的背后攻城掠地让耶律淳不得不抽出手来专心对付这个对手。

就这样大吴似乎错过了一个重新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好机会,但似乎是老天还没有放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