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初识符文 (1/2)

“小李,把文本过一遍,明天上午九点我去报规。”李崇接过厚厚的一踏A3图纸,拿回自己的座位,抬头看了眼挂在前方白墙上的时钟,正指向午夜十二点。他拿下鼻梁上的金边眼镜,揉了揉泛红的鼻梁,叹了口气,今夜又回不去了。临近上报规划局的这一周,他就回去了一天,那一天也只休息了四个小时,早晨七点就被甲方的电话吵醒,让他立马回公司去处理公寓的开窗问题。

离最后的报规只有九个小时了,李崇想着年末的三十万奖金,端起手边的冰美式一饮而尽,咬咬牙翻开图纸一点点检查起来。

“一号楼,开窗,开门,示例,标注……”他看着看着,突然脑袋上传来一阵尖锐的疼痛,耳边一片嗡鸣声,复杂的图纸在他的眼前翻飞,地面旋转着向他闷头砸来。

“咚”

李崇的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

“喂,这符还卖不卖了?”李崇被尖锐的嗓音吵醒,他缓缓睁开眼睛,刺眼的阳光刺进他的眼底。一个穿着姜红色破旧袄裙的妇女正攒着几张黄色的符纸在他眼前摇晃,妇女见他这懵懂的神色不耐烦地扯着嗓子继续说道,“小孩,你这符比不得别家耐用,两张五文钱不能再多了。”没等李崇做出什么反应,妇女往他面前的铺子上甩下几个铜钱,叉着腰扭着屁股颠颠地走了。

李崇伸手摸着面前的铜板,冷风吹过,从他身上破了洞散着棉花的青色夹袄里钻进去,他冻得一激灵,清醒过来。眼前这古朴的青石板街巷,街对门木质的雕花小楼,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他来到了别的世界。李崇苦笑,昨天还在和同事讨论设计院猝死的新闻,今天就轮到了自己。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李崇向来是个处变不惊的人,很快就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打量起自己的家伙什。

“嗯,两张空白黄纸,一根像笔杆子一般粗细的墨石。”李崇搜寻着脑子里为数不多的原主记忆,原来他还是个7岁的孩子,自小流落街头捡些吃食旧物讨个温饱。前些日子遇到个老道人,老人见他可怜,便给了本破旧的符书让他自己钻研,画个符纸卖卖,能勉强糊口。原主天分不高,歪歪扭扭的仿着画也画不到精髓,比起寻常店家卖的符纸只有一半不到的作用。

现下正是寒冬腊月,风吹得李崇止不住地哆嗦,他拿着五文钱和原主画符的工具顺着残存的记忆,踉跄地跑向栖身的山洞。

外面寒风呼啸,洞里头虽然不大,但对于七岁的小孩来说倒是恰到好处的温暖和舒适,只是过于暗了,李崇摸索出裤兜里仅剩下的一张符纸,这是一张蜡烛符。要是能取个火,点燃木柴倒是挺好的。

这么想着,李崇把那皱巴巴的符纸压在洞壁上,用冻得红肿的手指顺着纹路缓缓摸索,轻轻喊了一声,“起。”他指尖轻触之下,符纸上的墨色纹路流淌过一道暗淡的光,接着洞壁上出现了一个方方正正的白蜡烛。李崇叹气,即使造型特别,不带火的蜡烛也和洞口捡来的木柴一样毫无用处。

“嘶,有点冷了,看来这孩子是冻死的。”李崇抬头看看洞外的被狂风吹落的落叶,靠着岩壁坐下,从怀里掏出两文钱买的包子,翻开破损的古书,一边吃着一边认真的看了起来。

书封面上写着“一阶器物绘本”,它里面画着各式各样的器物符文。比如说他卖出去的两张板凳符,就是其中最简易的符文。这些刀枪剑戟,桌椅板凳,都是些基础的日常用具。书上前一页会画上成品的模样,另一页则是符号绘制。古怪的线条扭曲着搭接到一起,李崇看不明白,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笔力。

“要不是只能画些基础的玩意儿,我都以为这是神笔马良了。”

从怀里拿出剩下的两张还没画过的黄色符纸,李崇咽下最后一口包子,兜里只剩六文钱了,他打算画两张符等着明天拿去卖。刚要下笔,李崇有些踌躇,就这两张符纸了,万一画毁了,还得花钱去买,一文钱一张,他可经不起这样的损失。

于是李崇捡起一根长短合适笔直的木柴,捏在手里,将洞中央的草推到一边,清空场地,用木柴抵着地面用力画了一道弧线。“这里该起笔,松劲,笔锋回转……”他顺着书上的图案,慢慢画了起来。

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夜色渐渐深重,洞里头没有光线直陷入一片黑暗之中。经过这两个时辰的练习,李崇已经背下来了很多基础符文的画法。他闭上眼睛,继续捏紧木柴,在一片漆黑中认真地一笔一划地画着。

天边泛起第一道霞光的时候,李崇松开磨得血糊糊的右手,擦了擦额头的汗。他丢掉木棍,迎着朝阳,端坐于洞前。拿出两张空白的符纸,深吸一口气,在脑海里模拟了一边绘制的过程。

握紧墨石,他凝神屏气,用刀削过的锋利的那一头抵住符纸,稳而有力地画出一条条墨线。弧线落笔极重,慢慢收窄,收力,石锋一转,细而不断的线优雅地转了个圈向其他方向划去。不一会儿,许多条墨线组合而成的繁复瑰丽的奇异图案出现在黄色的符纸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