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于冀州高举义旗,自命“天公将军”,领天下太平道众起兵反汉。
因为太平道人皆头绑黄巾,固时人称之为“黄巾军”。
黄巾军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势如破竹。
一个月内,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汉灵帝刘宏及大将军何进得到消息,慌忙召集精兵、整点装备,任命卢植、皇甫嵩、朱儁等三人为主将,分三路镇压义军。
灵帝虽然昏庸荒谬,但两汉建国数百年,铁血底蕴犹在。
在最初的慌乱之后,官军很快稳定了心神,和义军渐成僵持之势。
其中,当世经学大家、汉北中郎将卢植卢子干率领汉军主力五万,和天公将军张角的黄巾军主力十五万,相拒于广宗县城。
双方对峙三月有余,未见胜负。
这一日,广宗城内突然有消息传出,震动天下!
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亲笔玉令: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天降神使,助我克敌!”
“着命:南华老仙座下弟子王羿,为太平道智慧上使。”
“凡是我道信众,自大医张梁之下,皆当听上使教诲!”
“再命王羿为黄巾军参机军师,四方军务尽有参赞之职。”
“但有所言,二公将军、各方渠帅,不可轻视!”
太平道核心人物原有三位:
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
左大医、地公将军张宝。
右大医、人公将军张梁。
此外,张角另有八大弟子,俱是黄巾军上层:
二弟子,神上使、荆州渠帅张曼成。
三弟子,神中使、冀州渠帅马元义。
四弟子,神下使、幽州渠帅张牛角。
五弟子,神前使、青州渠帅张白骑。
六弟子,神后使、徐州渠帅郭泰。
七弟子,神外使、扬州渠帅波才。
八弟子,神内史、兖州渠帅张绕。
排名第一的,则是张角心中一片痛处——
大弟子,神正使、总联络官唐周。
唐周自幼拜入张角门下,随从修道三十年之久,一向深得张角信任。
到了后来,更是代替张角点化游教四方,在太平道内名望甚重。
却于起义即将发动之时,骤然叛道而出,向官府告密。
这直接导致了冀州渠帅马元义被杀,多名黄巾精干被捕,张角被迫提前举事。
唐周的名字也自此成为一个禁忌,天下太平道众轻易不愿多提。
八大弟子中,除了唐周已叛、马元义已死之外,剩余六位皆是手握重兵的一方统领。
王羿又是哪个?此前却是无人听过。
如今玉令一出,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智慧上使,在太平道位置竟是仅次于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尤在八大弟子之上。
军中职位,更是只受张角一人节制,各处军务皆可插手。
虽然从玉令上看,参机军师位高而权轻。
仅有参议之能,离开各方主将的支持,一兵一卒也调之不动。
绕是如此,这份任命在黄巾军中亦掀起了轩然大波。
其余五大弟子散落在各州作战,山高路远往来不便,一时也还罢了。
唯独兖州渠帅张绕,原本领着五万军兵出广元城二十里下寨,和广宗县城互为犄角之势。
收到玉令,张绕心中忿忿不平。竟是把大军交于副将管承统领,径自返回城中。
他本就是张角最为宠爱的关门弟子,到了张角帐前,不待童子禀报,直接闯了进去。
等入了营帐,张绕的步伐却慢了下来。
看帐内当中正坐那个,身着青布道衣、手持牦牛拂尘,仙风道骨、朱颜青鬓,自是恩师张角无疑。
而下首坐着一位,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眉似墨化、鬓犹刀裁,看年岁虽不过二十出头,但飘飘然颇有出尘之感。
这位虽然不认识,张绕却也能猜出来——应当就是那个神秘的智慧上使王羿了,不想其如此年轻。
张绕本善于相面,观其貌而知其内。
这年轻人气度甚是不凡,他心里一时犯了嘀咕:自己来的是不是莽撞了些?
此时张角却已瞧见了张绕。
大贤良师把脸一沉,冷冷斥责道:“劣徒,统领大军还不知自重!”
“没有为师号令,你如何敢弃五万大军而不顾,擅自回城?!”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