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九年。
南京紫禁城。
已经51岁的朱棣最近很是烦躁。
本来今年应该是十分高兴的一年。
手下五个超级能打的太监,如今都已经能独挡一方了。
郑和、王景弘、侯显三人率领的舰队已经下西洋三次,南洋诸国皆震慑于大明的威势之下,骇得瑟瑟发抖。
并且这三次出海带回来的财货,已经让朱棣的内帑赚的盆满钵满。
听说此次远航期间,舰队行至天竺半岛,有一名为锡兰国的蕞尔小国,见郑和的船队装满了财宝,竟见财起意,发兵五万人,妄图夺船劫宝。
结果被郑和发现,二话不说,立刻传令登陆两千人,直抵锡兰国都,将锡兰国王和其王室全都抓了回来,准备送回南京交给朱棣发落。
自己手下的太监,随手灭了一国?!!
真,壮哉我大明!!!
......
辽东方面,自洪武朝以来,大明就一直坚持往辽东移民,并一直向北开拓。
如今那个出身海西女真的太监,亦失哈,今年率领25艘大船组成的船队,一路北上辽海,去为大明招抚辽东的那些女真人,和更北边(外兴安岭和东西伯利亚)的北山女真。
另外这次还计划把唐朝时期的库页岛也收回来。
......
北方蒙古的瓦剌和鞑靼,去年才刚刚被朱棣修理一顿。
阿鲁台那货被打的大败而归,正不知藏在哪里舔伤口,蒙古诸部暂时无力南侵。
......
这么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正好又赶上自己的长孙朱瞻基年满13岁,依制当封为皇太孙。
谁知这才刚册封完没几天,朱瞻基就突然病了。
伤寒,发热,躺在床上都七天了,御医们束手无策,也不知还有救没救。
这让朱棣的心情一下子就不好了。
......
《明史》中记载,就在朱瞻基出生的前一天晚上,朱棣突然做了个梦。
梦到朱元璋给了他一枚象征权力的大‘圭’,并嘱咐他,‘传与子孙,可保大明永昌。’
结果第二天梦醒了之后,刚一起床,就有人来报,说他的长孙朱瞻基出生了。
结合这个梦,再联系到正好在当时出生的长孙,可想而知朱棣对自己这个长孙的看重。
毕竟老朱家那是出了名的隔辈亲。
朱瞻基小的时候,朱棣这个皇帝都能趴在地上给他当马骑。
等朱瞻基长大一点,还教他读书,教他习武,教他打仗,教他治国,还拉着这个孙子一块批阅奏疏。
如今刚把朱瞻基封为皇太孙,这孩子就一病不起了,如何不让他心痛。
要知道朱元璋的长孙,可也是这么夭折的啊。
这年头医学不发达,自己大哥朱标,正值壮年,不也说死就死了吗......
朱棣拿着毛笔坐那发愁,朱砂墨滴在奏疏上都没注意。
就在这个时候,贴身侍卫刘永诚突然跑了进来,边跑还边喊。
“陛下,陛下,好消息,刚刚春和殿派人来报,说是圣孙殿下退热了。”
朱棣闻言猛地抬起头来,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
“你说真的?那他醒了没有?!”
“这,这个......”刘永诚擦了擦额头的汗,突然结巴起来。
“这什么?你快说啊,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朱棣突然皱眉问道。
刘永诚不敢隐瞒,只得说道。
“陛下,春和殿那边的太医说,圣孙还没醒,不过已经退热了。
“圣孙之前发热,一直满口胡言,现在情况好转了许多。
“虽然还在呢喃自语,但更像是在说梦话,比之前说的更有条理了些。”
朱棣紧张的心稍微放松了下,听到自己孙子在说梦话,便又好奇地问道。
“梦话?那他说了什么?”
刘永诚想了想才说道.
“陛下,圣孙似乎梦到了太祖皇帝,嘴里一直念着太祖,太祖......
“还说什么神仙,仙国,科、科...对了,科学神教。
“那科学神教还有什么十二真仙,二十八星宿......
“据说那十二真仙还有名字呢!
“叫什么五师寂灭钱学椮,爆种神农袁隆坪,磁暴魔王法拉第,元力天尊牛顿,不动明王霍金,时光行者李肆光......”
朱棣听得一脸懵逼。
这小子做个梦,梦到太祖朱元璋就算了,居然还梦出一堆神仙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