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2005年,在水电行业迅猛发展的X国大西南,有一条江,叫雅中江。
雅中江发源于高山南麓,经高原巍峨的山脉,跨越几千里大川,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在雅中江的中游,一处河流落差较大的湍急之处,建设者正在崖壁上挖洞导流、筑坝蓄水,利用水位落差产生的重力能转化成机械能,再利用机械的旋转转化成电能输出到各地。
只是这个电站的位置在大山的深处,需以月城作为中转站,翻越崇山峻岭,七个小时后,到达营地:大石镇。
当然,翻山的过程曲折险峻,一侧为悬崖,最高处达到40米,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河流;另一侧为岩壁,在大风的天气,风化严重的区域便会出现落石,砸中车辆也是常见的事情。
建设者们进驻以后,方圆100里以内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大石镇了。
水电站未开发以前,镇上住的只有十几家本地居民。水电站开发者进场以后,外来人居多,多数都是随着电站来此做生意的外地人。
镇上有一个稍大点的超市,可以买到生活必需品,因为施工,超市里的东西总是蒙上一层灰尘,给人的感觉像八百年没有打扫似的。
临街的小店还有三家宾馆、四家川菜馆、两家烤鱼馆、两家烧烤馆、三家KTV、一个小型的菜市场,在马路的两边沿着河道一字排开。
小镇的主干道上往来的重型车辆较多,有水泥车、煤灰车、砂石车、化学品车、生活用车,所以到处尘土飞扬、烟雾漫天。
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由于水电站在此施工的缘故,居然往来人员络绎不绝,宾馆供不应求。实在住不下的就只有想尽办法住进施工营地招待所。
大石镇沿江往上游500米就是业主营地。是业主和监理、中心试验室的员工吃饭和住宿兼具办公的地方。
冷玉所在的中心试验室在营地右上方的山坡上,用混凝土修建的一栋两层的大楼。
一楼是水泥室、骨料室、力学室、养护室、仓库;二楼右手边是化学室,左手边依次是收件室、技术室、主任室、副主任室、档案室、勘探办公室、勘探主任室,再往里是……厕所。
进场前期,工作人员都没有工作服、工作帽,一切从简。毕竟从月城进来太不容易,提防塌方,还要提防落石,就算这两种危险都没有,还会因为重型车辆而堵车,7个小时的路程走个一天一夜也是常有的事情。
冷玉此刻拿着原始数据记录表从骨料室出来,她刚刚把监理送过来的砂子和石子都筛了一遍。
“咳、咳……”
猛咳了几下,想要将积聚在喉管处的粉尘尽数咳出。
此刻她蓬头垢面、白发白眉,强忍着泪水,不让其流出,以免泪水遇上粉尘更容易灼伤皮肤。
将表格放在门边的板凳上,匆匆来到洗漱台,拧开水龙头,将有些粗糙的小手和手臂在冷水下冲个干净,之后捧起冰凉的水往脸上泼去,冷水的刺激令冷玉打了个哆嗦,泪水也因此退了回去。
甩了几下,将水甩掉部分,转身往二楼走去,进了资料室,在办公室的桌子上抽了几张纸巾将脸上的水擦干净,又打开抽屉,拿出一个精致的玻璃瓶,打开,用手指沾了一些润肤膏,轻柔的涂在脸上和手上,顿时觉得精神许多。
打开粉色的保温杯,猛灌了几口茉莉花香的茶水,随后出门往化学室的方向走去,却并不是去化学室,而是继续往前,在走廊的尽头,有一个通往天台的楼梯。
冷玉从这个楼梯走到三楼的天台,一出门,就被耀眼夺目的太阳刺的睁不开眼睛,闭上双眼适应了片刻,随后用手伸平放在眉间遮阳,半眯着眼睛,迎风走到半人高的护栏边,远眺江流对岸的高山。
这里一向是冷玉平复心情、做重大决定的地方,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巍峨群山,彷佛可以找到一切问题的答案。
登高望远,这里可以看到蜿蜒的雅中江从重山中穿梭而出,奔腾着的江水像一条巨龙怒吼着飞奔在山涧。
在营地的上游,距离营地100米的地方,有一处滩涂,只有这一片平坦的区域可以亲密接触到冰冷的江水。这片小小的滩涂有一个骇人的名字:食人滩。
看着食人滩,7月骄阳的炙烤下,冷玉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颤,这就是一个月以前老周失踪的地方。
秋冬枯水期,食人滩有100个平方的大小,营地的人员会在傍晚散步到此,在此休憩、耍闹,从未出过危险。
春夏汛期之季,由于水位的上涨,食人滩只剩下20个平方的大小。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里的水最清澈,泥沙极少,且一年四季保持温热,地质勘探的潘主任给出的结论是:江心处必有温泉。
傍晚时分,路过此地的工人总想在此洗去一身的泥泞和灰尘。
据大石镇的派出所统计的资料,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