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秋早上,太阳早早的升了起来,阳光开始哺育着这一方水土和辛劳的人们。
一个六岁的孩童,手里牵着一根绳子,绳子的末端是一头七八年的老黄牛,及一头刚满半年的牛犊子,走在乡间阡陌交错的泥石路上。
约辰时,少年和牛儿走在一个矮小的土墙外,土墙里面是几间以木板围墙和茅草屋遮盖顶的屋舍,走到木门前大喊:“娘,我回来了。”
屋里传出一个妇女的声音说道:“赶紧把牛牵到牛栏里关好。洗手吃饭,跟着你父亲和兄长去学堂,第一天上学要测试资质天赋,可不能迟到喽。”
关好牛,走进大门,屋舍里养有几只鸡和鸭,见到小主人回来嘎嘎叫着,屋前有拴在一棵桃花树下的叫做阿黄的黄狗,也是讨好的摇着尾巴。还有在一个抚摸着阿黄毛发的三四岁的小女孩
这名少年姓姜,名翰,长辈希望这孩童意志坚强,高瞻远瞩,文化武功非凡,故此取名。
这个村子叫做泷溪村,都姓姜,始祖就是五千年前逃难到此处的叔侄,发展到现在的三千人口。
这是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武力值由低到高分别有入武、武者、武士、武师、大武师、武魂、武将、武帅、武侯、武王,武君、武皇、武帝,武圣、武神。共十五的等级,每个等级又分初级、中级、高级、巅峰四个阶段。
泷溪村地理风水优越,曾出过这个大陆的顶天武力值的神人——姜遵武神。
村子呈圆形状,如十五的满月,正圆,村中有条从左后方半围绕着泷溪村的夷襄河引进的人工小溪。
村后有后龙山,是十万大山越城岭的尾巴,也称龙尾山,越城岭往里走三十里,里面林密山高,古木参天,野兽横行,人迹罕至,十足的原始森林。
村后和龙尾山前,其实还有一个圆顶山名为后山;龙尾山后面是夷襄河,本来由南向西但在龙尾山末端折弯成变成由西向东的流向;龙尾山河对面是凤山,也叫金牛岭,因有一处山溪流下形成一道高四五丈,宽半丈左右的瀑布,像极了牛屁股出水的样子,背龙溪村人戏称“母牛拉尿”;一山靠一山,三山相靠,因此,泷溪村有三重后龙山相靠,可谓后台硬。
夷襄河成“7”字形把泷溪村和村后的龙尾山包围在其中,村子的左边也是夷襄河,她养育着一代代的泷溪村人,蜿蜒几万里流至隔壁的岳麓郡。
河的左边便是一座笔架山形状的高山,此山是石头材质,泷溪人称为密石岭,其方圆十几公里,高达三千丈。被泷溪人尊为神山。
密石岭左前面紧挨着夷襄河有一座两百米高的石山矗立在江边,其中有一块三十丈高,宽二十一丈的石壁光滑油亮,红里透白的石壁面朝泷溪村,因酷似金榜题名颁发的金榜一样,故此取名金榜山,这是村里的福山,以前村里人金榜题名后都会去祭拜,但现在村人几乎都忘记了这神山,因为自从姜遵武神和姜缄尚书后再也没有出过名人。
密石岭的右前面是一片大沙丘,正是夷襄河“7”的折弯处,因常年的冲积而形成一片沙丘。沙丘上绿树成荫,鸟儿成群,偶尔有小的野兽和野鸭出没,泷溪村人,经常在此牧牛羊、放鸭鹅。
关于龙溪村的密石岭,流传有古老的风水专作,这样评价:
大龙大脉到泷溪,
天生一颗密石岭,
左有沙丘当近卫,
右有金榜挂川前。
村子右面是方圆几十里的叫做当面山的石头群山,怪石嶙峋,无数的丘壑洞穴,高达一千丈,高耸入云。
村子的前方是一马平川的万亩良田,其中有七个长满树木的大土丘点缀其中,护卫着圆形状的泷溪村,这七个土丘泷溪村人喜欢称为“坨”,分别沙田坨、大坨,清明坨、蛇坨、长美坨、田中坨、槭树坨,和圆形泷溪村在风水上形成“七星伴月”。
万亩良田和当面山中间还有一座苦槠山。苦槠山其实不是山,而是在一块生长了很多苦槠树的大平地。也许是比平行而向外延伸的万亩良田地势上高出半丈的原因吧,所以称为山。反正,自小就知道叫苦槠山。每当秋收时也是苦槠果实成熟的时节,其果实泷溪人叫苦槠子。苦槠子经过暴晒、浸泡、磨浆、过滤、加热、冷固成块、切割后就做成了苦槠豆腐了。苦槠豆腐有天然的香气,略有些涩味。其实,苦槠树也是很重要的防火林木,苦槠树树也可耐425度的着火温度,是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成员。每年秋收时节是苦槠山是龙溪村人最爱的去处,因为山里长满各种美味的蘑菇。
进入村子的路沿着夷襄河一路延伸出去,沿路古木参天,几百年的柏树、樟树、枫树、柳树等随处可见。距离村口有六里处的路边矗立着一块三丈高、一丈宽的大石碑,记录着武神姜遵的生平事迹。过石碑沿路向外七八里处,有一座单孔石拱桥,据说是泷溪先祖姜缄在朝廷担任吏部尚书时所建,故称吏部桥。
总体来说,泷溪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